西北师大二附中知行校区校本课程风采展

发布者:荆孝民发布时间:2025-03-31浏览次数:10

阳春三月,西北师大二附中知行校区充满了蓬勃的朝气,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各类特色课程在扎实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,为学生们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天地。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校园里,学生们在多元课堂中积极探索兴趣,全面提升素养,尽情地释放激情与活力。


人文素养类:多维沉浸,厚植人文底蕴

在《穿越时空的对话——趣话历史》的课堂上,马丽娜老师创新采用“历史小剧场”的形式开展教学。学生们分组演绎“商鞅变法”“文成公主入藏”等经典历史主题情景剧。课堂上,老师将知识讲授与互动环节深度融合,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,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。同时,借助短视频、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,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。如今,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发浓厚。

张莉莉老师的《心理成长作坊》以“人际沟通”为主题精心设计课程。通过“优点轰炸”“信任之旅”等趣味十足的团体游戏,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。目前,已成功开展两次心理活动沙龙,学生们精心创作的“情绪管理手册”正在装订成册,计划作为年级共享资源,助力更多同学实现心灵的成长与蜕变。

剡文娇老师的《日语入门》课程从五十音图教学出发,结合深受学生喜爱的动漫片段开展趣味跟读。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用日语书写自己的名字,还能进行简单的日常问候。在文化体验课上,师生共同制作日式折纸作品装饰教室,通过配音练习感受日语表达的独特魅力,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日本文化。

李佳源老师借助多媒体资源辅助《乌拉俄语》教学,播放俄罗斯动画片段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发音。课堂上还穿插学唱《喀秋莎》等民谣片段,借助情景对话视频强化日常用语练习。如今,学生们已能完成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节日祝福表达,不少同学还自发组建俄语学习小组,利用课余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。 

 

科学探索类:启迪思维,实践出真知

荆孝民校长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初体验》课程从语音识别、文字生成等基础概念讲起,结合科普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技术原理。完成理论学习后,师生共同开展扫地机器人项目研究,拆解模型分析传感器工作原理,并依据所得数据围绕优化扫地机器人算法展开热烈讨论。同学们各抒己见,沉浸其中,不少同学课后仍意犹未尽,主动查阅资料,校园里的科技探索氛围愈发浓厚。

编程课堂上,王琨老师借助Mind+图形化软件,通过知识讲解与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,引导学生学习变量、控制结构等编程知识。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扎实掌握编程基础,为后续深入学习筑牢根基。

张玉鹏老师带领《建筑模型制作》社团学生从基础结构认知起步,现已成功完成纸质民居模型搭建。当前课程重点转向比例尺计算与立体空间设计,学生们分组制作“未来教室”概念模型,每个小组都充分发挥奇思妙想,力求打造出独具创意的作品。

 

艺术审美类:向美而行,描绘多彩篇章

潘竟国老师在《电声乐队演奏及排演》课程中,针对吉他、键盘等乐器展开分声部教学。当下,师生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经典曲目《海阔天空》。鼓组学员借助节拍器辅助,反复练习强化节奏稳定性。各声部间开展分段合练,及时沟通调整,逐步提升配合默契度,相信不久后就能为大家带来一场精美的演出。

在剪纸社团,张岚老师从对称剪、连续纹样等基础技法教起。在日常训练中,学生们通过反复练习,熟练掌握折纸与运刀技巧。如今,部分学员已能独立完成团花、窗花等传统剪纸作品。不少同学开始尝试融入创意元素,进行主题创作,初步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衍纸社团里,李扬帆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,大胆发挥想象力。课上,学生们学习紧卷、松卷等基础造型,并不断练习,逐渐能将这些造型巧妙组合,创作出多样作品。目前,社团已完成立体贺卡、装饰画等衍纸创作,衍纸教室的每一寸空间都被同学们的创意作品填满。

张成宏老师在《书法》社团开展颜体楷书专项训练,悉心指导学生逐字临摹经典碑帖《多宝塔碑》。经过持续练习,同学们的临摹技艺愈发娴熟,不少人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长篇临摹。大家在一撇一捺间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书法新篇。

李婕老师和唐佳晨老师以爵士舞、街舞为主要教学方向,在《舞蹈》课堂上着重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节奏感。课堂上,通过分解动作练习,学生们逐步掌握波浪动作、身体控制等基础技巧。在小组舞蹈创编活动中,大家思维碰撞,创意不断,尽情激发肢体表现力,课堂氛围活跃且充满活力。

 

体育健康类:强健体魄,锤炼坚韧意志

范玉麟老师科学规划《排球》教学,分阶段教授垫球、发球技术。训练时,借助“移动接球”“发球入筐”等趣味游戏,让社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基本功。日常训练中,老师组织多人协作练习,设置限时对抗挑战,着重提升大家的反应速度,培养团队默契。社员们的排球技术和团队意识在练习中稳步提升,在日常练习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张勇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,在《乒乓球》社团运用多球训练法,从握拍姿势的细微规范,到击球动作的流畅发力,给予学生一对一指导。日常训练时,创新性融入“定点攻球”“推挡对决”等趣味环节。同学们积极参与,在你来我往的实战交锋中,不仅球技越来越精湛,社团内的活力和凝聚力也持续攀升,多位同学在校园乒乓球比赛中崭露头角。

篮球社团里,康少杰老师精心设计运球过障碍、三步上篮等专项训练项目。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训练时引入“传球精准赛”“篮板争夺战”,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。当前,社团借助循环练习模式,进一步规范运球、传球、上篮等基础动作,越来越多同学展现出出色的篮球天赋与竞技潜力。

吕彦文老师从带球、射门等足球基本功入手开展《足球》教学,致力于夯实社员根基。鉴于体能对足球运动的重要性,队员们还重点开展体能训练,增强耐力与爆发力。日常训练时,通过组织“绕杆挑战”“团队传接球”等趣味与竞技并存的活动,磨炼学生技术。在一场场紧张刺激的模拟比赛中,大家配合愈发默契,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也愈发炽热。校园足球联赛即将拉开帷幕,大家都满怀期待、跃跃欲试。

 

综合实践类:知行合一,探索创新之路

  在无人机模型制作社团,柴明辉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明确,首阶段就围绕飞行原理与安全规范开展系统性教学。实践课堂上,柴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进行四旋翼无人机模型组装,对零件安装顺序、线路连接方式等关键环节反复示范。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模型搭建的实操技巧,还能在讨论中深化对飞行原理的理解。部分同学的模型组装速度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,为后续的无人机操作与飞行试验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
开学以来,多样化的校本课程,为学生们搭建起通往多元知识世界的桥梁,助力他们全面发展。相信在未来,这些课程将持续绽放光彩,犹如春日暖阳,滋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,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添更多绚丽色彩。(编辑:黄治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