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讲 临摹方法
教学目的: 1. 学会书法学习中的临摹方法
2.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
3.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,培养爱国热情
4.锻炼学生毅力,磨练学生意志
教学重点: 掌握正确的练字方法
教学难点: 临帖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
教学方法: 讲解 举例 练习 示范
教学时数: 一课时
教学过程、内容及方法
I. 复习提问,引了出新课:
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行书的部分基本笔画,通过练习,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进步,但有些同学总觉得写不好,问我有没有好方法,我没有,那就是一个字‘练’,但要注意正确的方法,如何在练字过程中注意正确的学习方法呢?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——临摹方法(板书课题)
II. 讲授新课
提问:“临”“摹”是什么意思?
“临”“摹”有仿效,照着样子做,模仿的意思。大家知道,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少不了模仿,从模仿开始,渐渐进入创造阶段,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,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,歌手那英在出名前就一直模仿台湾歌星苏芮的歌曲,以后逐渐成名,有好多歌星大都有模仿经历。如果放不下架子,不愿模仿,就无法学到他人的好经验,好方法,就难以不断提高和进步。学习方法也一样,也要从模仿开始,这就是临摹方法(板书)。
临摹方法分为临和摹两种。我们先看摹。“摹”就是摹帖(板书)。
一、 摹帖:
什么是摹帖呢?(提问)摹帖就是描摹字帖。是临摹的初级阶段(板书),是很原始的拷贝,复制。
摹帖分为两种,一种是描红(板书)(拿描红本示范)用笔在印有红字的描红本上填写,写时要一笔写成,不能描,不能出界,也不能填不满。另一种是影格(板书)(拿影格本示范),把比较透明的书写纸蒙在字帖之上,把帖下的字一笔一画地映写下来,就是影格,通过摹帖全面地了解原帖的基本笔画,间架结构,用笔,笔势等方面的特点,一本贴要反复摹,直到记熟、写熟。
摹帖过程中一定要动脑筋,也就是我们第一课讲的“三到”中的“心到”通过动脑筋,找出一些规律来,就象记英语单词一样,不全是死记硬背,而是有规律可寻,如各,落,洛,格,客,阁,路等, 王羲之在练草书时,就总结出了许多规律,编成《草诀歌》,如“乙九贴人飞”,
“七红即是袁” 等,还有“∵”“∴”与数学的“因为”,“所以”符号相似,这样可以帮助记忆,切不可只作简单的重复,一遍又一遍,否则,只能做到熟练二字,一但离开帖,则眼前一片空白,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笔。
摹帖时,要注意按照原帖的笔顺次序来写,这样才能重复写出原帖的运笔动作,从运笔动作中寻找出书写的规律和方法来,如果笔顺写错了,笔势也错了,便把握不住人家书写的脉搏,如临摹中有的字的笔顺与楷书中的字的笔顺不同,如“毛、平、五、家、安、客”等。
通过反复摹帖,摹得比较熟了,比较象了,基本掌握了原帖的特点以后,就可以上升到临摹的高级阶段——临帖。
二,临帖
临帖大致可分为对临,背临和创临三种(板书)
临 摹 方 法 |
临 帖 (高级阶段) |
描红 |
摹 帖 (初级阶段) |
影格 |
对临 |
背临 |
创 临 (最高阶段) |
临摹方法结构图 |
什么是对临呢?“对”就是对照的意思,将字帖放在一边,按照帖中的字一一写在准备的纸上,这叫对临。
对临跟摹帖一样,一定要忠实于原帖,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胡乱书写。在初学阶段,临的越象越好,如能达到“以假乱真”的程度,令人难以辨别真假,则更好,比如歌手那英模仿苏芮就很象,最后以艺名苏芮(下面应该是“丙”字,无这个汉字,所以无法打出)来出唱片,就是以假乱真(当然这个侵犯了别人的版权,不提倡),这样才能脱颖而出,有些同学,名为临帖,实际并不按照字帖上的字临写。写来写去还是自己那套顽固不化的自由体,把他们所临的和原来的帖放在一起对比,看不见一点相似之处,全是自己的东西,这样临帖,就不会学到人家的好的经验,好的方法。
选中一本字帖之后,要相对固定下来,反复不断地临,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课讲的“定师”,切不可朝三暮四,见异思迁,今天临这本,明天临那本,也不可心猿意马,思想抛锚,眼下虽临这本,心里却惦念另一本,或者迫于家长压力,手上在练字,心中却想看自己的网络游戏,流行歌曲,不专心,耐不住寂寞。耐不住性子,心里平静不下来,这样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。
只有经过不断努力,才能把一本帖;临到熟练,这样就可以转到临帖的第二阶段——背临。
背临就是在背着字帖或不看字帖的情况下临字帖,背临要以对临为基础,在没有经过对临或者虽然经过对临,但功夫不深的情况下,是不能背临的.不看帖而能写出贴上字的形体,姿态和神韵,是临帖的基本要求,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要花费不少心血才能达到,要有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的精神,达到背临的要求以后就可以转到临帖的最高阶段(板书)——创帖.
什么是创帖呢?创帖就是带着创造的意识去临帖,是临帖的最高阶段(板书),创帖不必完全象字帖上的字,要在临帖过程中有所取舍,根据自己的愿望取其需要的部分,去掉不需要的部分,或者另外加上别的字帖的某些写法和处理方法,形成从原帖出发区别于原帖的一种新的面貌,这已经有了创造,以前人常用这种方法临帖,有好多书法家临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多在象与不象之间,似曾相识,甚至于面目全非,因多数已经化成了自己的东西,这就是创临.
以上我们学习了临帖的三个阶段,它们应有先后顺序,追求象原来的字帖在前,追求不象原帖在后,大致第一、二阶段追求象,第三阶段追求不象,(提问,能不能直接追求不象?)就象小孩学跑步,在不会走的情况下,先练习走,再到跑,不能直接就跑。追求象为了以后追求不象,追求不象要以从前的追求象为基础,如果一开始临帖就不象原帖,我行我素,天马行空,不着边际,没有章法,到头来,就是“竹篮子打水一场空”,一无所获。
临帖不象原帖,最终入不了帖中去,这是一种要注意避免的倾向,当然,还有一种倾向,只会模仿,不会创造,即只入了帖,始终出不了帖,就象从森林中能进去,却出不来,就象学气功走火入魔,回不到正常轨道来,这种人临帖还比较象,将帖合上,就写得不好,或者帖上有的字写得好,帖上没有的字写不好,就象模仿秀,有的模仿别人唱歌或表演惟妙惟肖,足以以假乱真,但大多数只停留在模仿阶段,成不了大气候,这说明在模仿的时候不动脑筋,不多问几个为什么,不用心思考,没有得出应有的规律,只是死记硬背字的形貌而已,所以要能进能出。开始临帖不能追求多,选择一家即可,有一家滚瓜烂熟,到了创临阶段,写起来得心应手,就要博采众长,学别的的书法家的写法,学习各种书体(行、楷、草、隶、篆)都写,和我们有用的都写,常言道“捡到蓝子里的都是菜,苍蝇的爪爪也是肉”,但最后仍以临一家为主,以这一家为主发扬光大,最后形成自己的面貌,形成自己的风格,自成一体,象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,刚开始跟
III.巩固练习
以上只是我们模拟了一下学习书法的过程,要真正做到以这些环节,不是一节课的功夫就能达到的,要几年,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走到,王羲之为了学习书法,连池塘的水都黑了,不象是有理数,一节课就学会了.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需要下很大功夫.今天我教给你们的是钓鱼术,至于你能不能钓到鱼,那就需要你们自己的努力了,希望同学们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努力,勤奋刻苦,我想在座的有一部分同学在书法领域肯定能有所作为.
IV. 小结
今天学习的是一种方法,方法本来是什么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所学方法去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,不能死记硬背概念,而要灵活应用这些方法来形成我们的书写技能,这就要付出劳动,付出努力,付出心血,最后我送一句话和大家共勉,那就是: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崖苦作舟.”
V.布置作业。1.熟悉临摹方法的各个阶段。
2.临摹一幅书法作品,可以是钢笔字帖,也可以是毛笔字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