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宏彪
一、原教案
课 题: 偏旁部首(下)
教学目标:1、知识与技能:学会部分偏旁部首的写法,进一步提高书写能力
2、过程与方法:体会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:磨练学生意志,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
教学重点:偏旁部首的正确写法
教学难点:偏旁部首各笔画之间以及与其余部分的有机结合
教学方法:讲授、练习、对比、讨论
教学时数:一课时
教学过程、内容及方法
一、 引出新课:
我们上了将近一年的写字课,学习了基本笔画,偏旁部首、间架结构等内容,通过学习我们知道,要把字写好,主要以练为主,所以我们今天也主要以练为主,我先写一个字“永”,请谁说一下,这个“永”字共包含几种笔画,?(提问,学生回答并总结),对,共有八种笔画,它几乎包含了汉字的所有笔画种类,所以,书法界称这种方法为“永字八法”,通过书写这个字,就可以马上反映出书写者的基本功,也就是基本笔画的掌握情况,有了基本笔画,可以组成偏旁部首,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偏旁部首的内容,今天我们学习剩下的部分(书写课题:偏旁部首)。
二、 讲授新课:
1、让和今天学习的偏旁数对应的几位学生到黑板指定区域写字,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自己写(要写的字事先写到卡片上,用磁钉展示在黑板上)
2、叫同学进行评价(分别说)
3、老师评价(以表扬为主)并进行补充,然后写该字的行书、草书(准备好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几个放大字)
三点水:波 河
三点水由两个左上点和一个挑点组成,两个左上点和挑点不宜写在一条竖直线上,(写出范例)一般第一个点偏右,第二个点偏左,使三点参差不齐,跌宕起伏,两个左上点和一个挑点之间的距离要匀称,第三个点写成“对勾”的形状主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,钩要对准下一笔笔画的起笔处。写“波”“河”的行书,并展示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中三点水的不同行书写法。之后写这两个字的草书。
金字旁:针 锋
金字旁由短撇、直反捺、两短横和竖提组成,短撇取斜势,直反捺取平势,不能向上(写范例)两短横须靠近、靠上,上一横画短,下一横画长,竖提的下段略往左一顿(声东击西)(写范例)后折向右上角出锋,以便和右边笔画取得平衡,方向指向字的中心。然后写这两个字的行书、草书。
立刀旁:到 列 前 刑
立刀旁由短竖和竖钩组成,短竖宜偏高一点(写范例),竖钩宜长(写范例),钩要指向字的中心,竖钩要写得直一点,否则会显得字没有力量。然后写出这些字的行书,并重点展示《兰亭序》中立刀旁的美妙写法,说明写字要体现出刚柔并济。再写出这些字的草书。
禾字旁:利 秋 委 香
禾字旁由短撇,横,撇和微点组成,短撇取平势,不可过于往下斜(写范例),一横要左边长,以便与右边笔画平衡,就象猎豹的尾巴一样,对身体起平衡作用(写范例,头大脖子细,越看越胀气)。短撇向左方用力撇出,微点宜高,补在笔画的空处(写范例),然后写出这些字的行草书。
寸字旁:封 对 射
寸字旁由平横、竖钩和左上点组成,平横右端宜略向上,竖在横靠右位置,竖钩起笔须重按,钩出要有力,指向字的中心,竖要直,弯了会使字变软,左上点位置略高一些,字易紧凑,位置略低一点,字易松散(写范例)。
三、 练习
1、第二次叫刚才的同学重复写原来的字(其余同学也写一遍)
同学们写的这些字我们分析完了,通过探讨和学习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进步呢?我们来检验一下,请刚才的同学继续在原来的位置把同样的字再写一下,其他同学在下面写,对比一下,看有没有进步。
2、老师对比总结看有没有进步
通过分析我们看到,多数同学没有多大进步,甚至有的同学还有退步,可见,要想把字写好,不经过艰苦努力,一朝一夕是不可能练好的,还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成功,就象练武术的一样,师傅教你练习的方法和套路,但基本功还得你自己下功夫练习。
四、 小结
总结出今天的学习内容——部分偏旁部首,顺便提出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。
(提问,让同学来总结)
今天我们学习了五个偏旁部首,其实偏旁部首是很多的,我们只学习了常规的几种,其它的只能同学们自己去学习了,其实方法是一样的,今后大家在写字的时候,要多揣摩字的结构特点,用心坚持去练,才能把字练好,在学习过程中要举一反三(举例,“各”字的草书),另外还要向写得好的同学、朋友、家长、亲戚学习,还要让同学找出你的缺点和不足,因为可能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很难发现,(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,旁观者清,当事者迷),总之,只要我们用心努力,肯定能把字写好。
五、 布置作业
影格练习(8页)
六、 课后反思
这是一节公开课,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到位,体现了新课程理念,着重体现素质教育的方针,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,课堂互动也很多,以启发式为基本原则,讲练结合得比较紧密,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,弘扬传统文化主要以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序》为主,简单介绍了兰亭序的地位和特色,另外,本节课主要体现了对比的教学方法,让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后的对比书写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但最后发现,学生不但没有进步,还有退步的现象,老师只能随即讲了学习书法必须要下苦功夫才行,使课堂没有出现尴尬局面,另外,通过我们教研组的评课,有以下几点需要以后注意或者改进:建议和其他没有到黑板写字的学生的也要多互动;板书比较乱,应该给学生画出上黑板写字的范围,或者写出每个同学写字区域的位置编号;用多媒体动画去表现笔画之间的关系;用毛笔在黑板上写字;写一副作品来分析其中的偏旁部首;多写几个偏旁部首,可能不同的字,偏旁以外部分不一样,则偏旁的写法也可能不一样;板书最好分出副板及正板;另外对学生写的字分析过少,有赶时间的嫌疑。老师要向师大里面写得好的书法家学习。
总之,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,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,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总结,多向别人学习,多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,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。
二、案例分析
本节课从“永字八法”引入,既讲了学生应该了解的书法知识,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,同时又避开了那些不需要记忆的死概念,可谓“一箭三雕”。
新课讲授没有单刀直入的去讲,而是从学生的练习开始,学生的练习内容刚好就是要讲的知识,给人没有上新课的感觉,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新课,最后在对学生所写的字的讲评中已经就穿插了新知识,使学生不觉得突然,但这里做得不是很到位,主要是内容有点多,老师有了赶时间的感觉。在分析正楷的同时又增加了行书和草书的内容,加行书主要是为将来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考虑,同时增加了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行书内容,为的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,增强学生的热爱祖国的德育教育。加草书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,同时又可以为将来培养书法方面的专门人才做铺垫,在评讲学生字的过程中,尽量做到实事求是,但不能对写得不好的同学有言语上的歧视,而是以鼓励的评语为主,使学生易于接受。
新课讲完以后,又让刚才在黑板写字的同学继续在刚才的位置写,一便于对比,这样做,既是练习的内容,又与新课联系非常紧密,可惜老师没有安排好书写位置,从而使板书显得很乱,这个地方是本节课的败笔。另外对没有在黑板写字的同学调动不够。从学生的书写前后对比看,学生书写大部分没有进步,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以为肯定有进步的判断做了随即调整,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,并做了要持之以恒练习书法的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。
小结的特点是没有重点突出所讲的内容,而是从内容很快过渡到如何去练习书法的几个方法,这几个方法都是很贴近生活的做法,学生易于接受。
布置作业部分很简略,最后是课后反思,反思部分对这节课的优点缺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有自我分析,还有评课老师指出来的许多缺点,分析得很透彻。